编辑
2025-03-20
数码
0

目录

需要的工具
需要的材料
前置知识介绍
常见 ATX 模组电源接口线序
5557 连接端子高低脚的作用
用订书针怎么代替退针器退针
线材制作操作指南
剥线
压接连接端子
安装连接器胶壳
~~炸机~~上机测试
线材质量测试(仅代表本人制作的线材)
直流阻抗
机械抗拉强度(非专业测试,图一乐)

IMG_20250320_154457.jpg

你是否还在为高价定制模组线而苦恼?🤨

你是否还在为参差不齐的线材质量而烦躁?😣

那就把制作电源线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吧!从此实现模组线自由!🤗

不论是长度、材质、接口类型还是数量都由你自己来定,向预制线说不!😤

所有材料完全公开透明,从此不必再担心无良商家偷工减料!😎

真正的低成本和高质量,从 ATX 电源模组线完全 DIY 指南开始~🥰

提示

其他使用 类似5557连接端子 的连接器和线也可以参考本教程。

事前声明:

  • 本文仅作为经验分享,最终成品效果由实际制作人的手艺决定;
  • 本文适合喜欢 DIY 的玩家,如果无法接受可能的炸机那请买现成的模组线;
  • 本文作者不会对任何可能由于最终成品线材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财产损失负责
  • 本文内容不适用于 ATX 3.0 标准加入的 12V HPWR 接口(NVIDIA 40系显卡供电接口),

注意事项:

  • 认真阅读并理解每一条内容以确保最终成品质量;
  • 请确保拥有基本的电路常识,不然可能会难以理解后面的某些内容;
  • 请确保拥有较好的动手能力,这将帮助你完成后面每一个操作步骤;
  • 请做好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的心理准备

需要的工具

  • 剥线钳一支,自动手动均可(图里的是自动,但是我觉得其实没有手动的好用)

IMG_20250320_155328.jpg

  • 压线钳一支

IMG_20250320_160118.jpg

  • 退针器(非必须)
  • 订书针,可以替代退针器😋

IMG_20250308_160139.jpg

  • 手持万用表一台,随便什么牌子能测通断和电压就行
  • 灭火器一瓶,建议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确保压力表位于绿色区间,并且铅封完好可正常使用(以防万一)

需要的材料

  • 硅胶线 / 压纹线 / 其他什么线(取决于你想用什么)10m起步,根据需求选择,线径 16~18 AWG 均可(AWG数越小线径越粗),选择多股铜镀镍/锡线芯的线材,线材质量决定最终成品的质量,这里务必选择线径、材料合格的线材

IMG_20250320_160537.jpg

  • 5557连接端子(最好是半镀金的,可以降低接触电阻),端子分高脚低脚,后面会介绍两者的区别

IMG_20250320_145922.jpg

  • 连接器胶壳,推荐 JMT 牌,类型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后面也会详细介绍各种接口类型

提示

不想买新的胶壳的话可以把电源原配模组线上的胶壳拆出来,参考下文的用订书针怎么代替退针器退针,换线的时候我建议以线为单位,同一根线两头退针,然后换自己买的新线接上,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搞错顺序。

IMG_20250320_150531.jpg

前置知识介绍

常见 ATX 模组电源接口线序

模组线接口线序的差异主要在电源侧的接口,因为这个接口是没有公用标准的,一般都是由厂家自行定义,所以切忌将不同品牌的模组线混用,那样有极高概率会对硬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设备侧(主板和 PCIe 设备)的接口则是根据 Intel ATX 电源标准制做的,所有品牌大致相同

此外,还有小概率会碰到同品牌电源模组线序不同的情况,所以制作线材时最保险的方法还是根据原装线材一根一根理清线序之后再一一对应安装。

这里仅介绍 Intel ATX 标准下的用电设备主要供电接口线序。

  • 主板 24Pin 接口:

  • CPU供电 4Pin 接口:

  • 显卡供电 6Pin/8Pin/6+2Pin 接口:

Pin NumberDescriptionPin NumberDescription
112V5GND
212V6Sense0
312V7GND
4Sense18GND

提示

PIN4 & PIN 8 是 6+2PIN 中的 2PIN ,Sense 脚一般接地,有的电源可能不接,请根据电源原配的模组线进行判断。

image.png

5557 连接端子高低脚的作用

高脚的 5557 连接端子主要用于压接两根导线到同一个端子中,常见于显卡 6+2PIN 接口中,压接方法和低脚一致。

IMG_20250320_201727.jpg

用订书针怎么代替退针器退针

注意

这一步有可能导致订书针断在连接端子中,导致这个端子直接报废,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如果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力道控制没有信心那还是建议买成品的退针器,使用成品退针器请参考卖家提供的使用教程

  • 先掰一根订书针。

IMG_20250321_130036.jpg

  • 然后弯成下图这样,在尖端最好稍微往外扩开一些,这样比较容易插入连接端子和胶壳的缝隙中。

IMG_20250321_130413.jpg

  • 把弯好的订书针插入连接端子两侧和胶壳的缝隙中。

IMG_20250321_130606.jpg

IMG_20250321_130611.jpg

  • 然后往里面按,这里可能要使比较大的劲,按到后面会明显感觉到碰到了一个东西挡住,这样就算给按到底了,我这个留在外面差不多这么多。

IMG_20250321_130741.jpg

  • 按到底之后就可以从胶壳后方把线拽出来了,这一步也得要稍微使点劲,但是注意,要是用很大劲也拔不出来那可能是订书针没按到底,或者有一边没插到缝里,需要自行检查一下。

IMG_20250321_130814.jpg

线材制作操作指南

剥线

  • 剪取合适长度的线材,然后用剥线钳剥去大约 3~4mm 的线皮。

IMG_20250320_150939.jpg

压接连接端子

  • 将 5557 连接端子从铁片上掰下来,然后稍微将两边的压接脚位往中间捏一捏,这样比较方便把线卡在里面,之后用压线钳压接的时候不容易歪掉。

IMG_20250308_160240.jpg

  • 把线卡在 5557 连接端子里(这张图里的线剥得就有点长了)。

A8443BC9B7288EA114CE6D510EC8ECC7.jpg

  • 根据图示放置连接端子到压线钳的 0.5 号卡位,最靠前的小直立脚位一定不要被压线钳压到,这个脚位是用于给连接端子在胶壳中限位的,如果被压倒的话插入胶壳后再往前推是能被推出胶壳的,这样在拔出线缆时连接端子可能会被卡在设备接口上,导致线从胶壳中被拽出来。

9A4FC8B0A109CCD90E73AA3F270DDE91.jpg

  • 控制好端子位置,将压线钳压下,我的压线钳有限位器,没到底之前是没办法自己张开的,当压接到合适位置后会听到“”的一声限位器弹开,钳子才能张开。

提示

压好的端子可能会卡在压线钳的槽位里,需要稍微使点劲把它拿出来,这个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把端子弄变形,多试几次应该能找到方法🤔。

  • 压接好的端子应当跟下图一样。

2D0AD62BD77536366343856C36BB6B2D.jpg

  • 如果不放心连接质量也可以在压接完后使用少量焊锡将线芯与连接端子焊接起来。

安装连接器胶壳

  • 注意连接端子上的直立脚位应当与胶壳上的卡口朝向一致,如下图所示。

IMG_20250320_151458.jpg

  • 插入后会有明显的段落感,当感觉插到底后往反方向拔一下确保已经完全卡到位。

IMG_20250320_152051.jpg

IMG_20250320_152017.jpg

重复以上步骤,确保线序正确即可做出完美的 DIY 模组线。

炸机上机测试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上机测试环节了🤓,但是先别着急☝,毕竟你也不想心里没底地直接莽上去吧😯?应该没有吧!?

这里介绍一个 ATX 标准电源通用的测试方法。

首先确保所有供电线都已经拔下来,短接 24Pin 主板供电接口 PS-ON 脚和 GND 来强制让电源开启输出(长城新款的模组电源甚至会有送一个专门的短接工具),然后测量每一路线缆的电压,CPU、GPU 供电均为 12V ,24Pin 主板供电接口电压种类比较多,最好仔细对应测量。

如果你已经测量好每一路电源并确保线序无误的话,就可以把线插上用电设备了。

擦电,揩机!屏幕轻松点亮!

恭喜你,DIY 模组线、成功!!!

线材质量测试(仅代表本人制作的线材)

直流阻抗

测试条件:

  • 线材:18AWG
  • 长度:75cm
  • 连接端子:5557 冷压端子(未焊接)
  • 测试仪器:RIGOL DM3058E 台式万用表,四线电阻模式(已自校准),开尔文夹

测试结果: 单根导线直流阻抗为 19mΩ19mΩ IMG_20250320_191509.jpg

机械抗拉强度(非专业测试,图一乐)

测试条件

  • 线材:6PIN 显卡供电线,单根 18AWG

测试结果: 整线抗拉强度5kg> 5kg

本文作者:Polaris⭐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Polari_S_tation 版权所有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